储户(母亲)姓名: 脐血编号:
母亲姓名
脐血编号
两周内自动登录
站内搜索
    人民网:第三届全国脐带血应用研讨会在广州举行
    时间:2014-11-18

文/本报记者   周雷刚


北京大学血研所刘开彦教授发言

       人民网北京11月18日电(记者 周雷刚)16日,第三届全国脐带血应用研讨会暨国际脐带血应用峰会在广州举行。专家呼吁对脐带血应用的媒体报道要科学、严谨、负责;不能误导公众。

       会议由广东省抗癌协会血液肿瘤专业委员会、小儿血液肿瘤专业委员会,广东省妇幼保健协会、广东省脐血库等联合主办。会议特别邀请了美国、韩国、日本等脐带血应用领域的专家、学者,共同探讨脐带血应用与发展。

       中国庞大的人口数量与相对滞后的脐带血应用水平形成强烈反差,相关脐带血基础知识欠缺,加之部分媒体报道有待科学严谨,导致公众对脐带血尤其是自体脐带血应用形成误解。这些情况引起与会专家和媒体的高度关注。

       与会专家就脐带血应用一致呼吁:脐带血应用临床价值高;呼吁科学、严谨、负责的媒体报道;搭建脐带血知识普及平台,引导公众树立健康管理意识,保障公众充分的知情权;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共同推动脐带血的应用和研究,使脐带血医疗技术不断进步,造福人类的健康。

专家畅谈脐带血应用价值

       会上,专家们各抒己见,对脐带血应用发展畅所欲言。美国杜克大学儿科造血干细胞移植中心的帕里克在被问及如何评价自体脐带血的应用价值时,他说“自体脐带血的应用价值毋庸置疑!”日本东京虎之门医院血液科专家内田直之谈到日本脐带血应用情况时也表示,就日本脐带血应用而言,不管是脐带血应用案例数还是脐带血应用的疾病种类,各方面都已相对成熟。

       北京大学血液病研究所副所长刘开彦教授介绍了国内脐带血不甚乐观的发展现状,以及国际上脐血应用的发展水平。并对比了脐血移植与其他移植方法的治疗效果。对于脐血在免疫、脑瘫等领域的研究进展也进行了的介绍。同时,刘教授还特别谈到了脐血库的质量问题,除国内的各项评估外,刘教授还介绍了一些国际的质量评估机构,如美国的AABB标准等。据悉,目前我国通过AABB的脐血库仅有北京市脐带血造血干细胞库一家,广东省脐血库也正在积极筹备中。

       中山大学附属孙逸仙纪念医院儿科主任方建培教授在会上表示:“部分媒体从业人员对脐带血的知识不甚了解,导致关于脐带血应用的部分报道不够科学严谨,一定程度上误导了公众。”针对此前有媒体报道自体脐带血不能用于治疗自身白血病的说法,方建培教授分别从医学理论和应用案例进行释疑:从医学理论分析,白血病的发病原因有先天性和后天性两种,如患者半岁至1岁间发病,临床医生会考虑先天遗传因素导致,而自体脐带血不能纠正自身基因缺陷,不能用于先天性白血病的治疗;后天因素导致的白血病,如化学物质(装修材料中的有害物质)、放射线、病毒感染等,因自体脐带血不存在基因缺陷,则完全可以使用自体脐带血移植进行治疗。

       对白血病发病机制的研究中表明,对大多数白血病而言,其发病原因多与后天因素有关。如急性白血病的发病原因中,有95%与后天因素有关,仅有5%与先天因素有关。从临床病例来看,最近的一个案例是2013年7月,北京一名不满一岁的急性髓细胞白血病患儿接受了自体脐带血移植,目前各项指标平稳。

       方建培还提到自体脐带血和异体脐带血在移植治疗时的差别:“通常,非血缘干细胞移植因为涉及排斥反应会消耗较多的细胞数,因此移植是需要植入较大数量细胞数的干细胞;而自体移植不发生排斥反应,较少的细胞数即可植入。冻存的细胞数越多,可应对的公斤体重越大。”

       随着时间的推移,利用自体脐带血治疗自身疾病的案例正随着时间的累计不断增加。在被问及单份脐带血是否只能用于治疗20-30KG儿童时,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血液科副主任林东军教授指出:“单份脐带血造血干细胞可以用于治疗多少体重的患者,根据非血缘还是自体移植、治疗疾病的种类及脐带血细胞数而定。只要细胞数量足够,同样可以用于大体重的患者。”

       据了解,广东省脐血库已出库的临床应用中,有50%用于治疗50KG以上患者,15%用于治疗70KG以上患者。其中,2013年3月16日一位体重94KG的白血病患者使用单份脐带血进行成功移植。

权威机构力推脐血临床应用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2013年刊文指出:“脐带血含有丰富的造血干细胞,可以用于治疗血液系统疾病。”同时,将脐带血造血干细胞与成人细胞对比,指出脐带血造血干细胞“无污染、移植排异反应小、免疫抗原性弱,再生能力和速度是前者的10-20倍。”

       美国国家骨髓供者计划(NMDP)中提到自体脐带血的优势时指出:“一旦需要使用时,不需配型,没有免疫排斥的危险,移植成功率更高。”

       《新英格兰医学杂志》1997年曾报道,78例接受亲属脐带血供体治疗的白血病患者存活率约 63%,而 65例接受非血缘关系移植的患者存活率仅为29%,自体脐带血移植成功率为100%。

       脐带血除了在成熟的血液疾病及免疫疾病有临床应用优势外,在其他疑难杂症的治疗方面,国外也不断取得新进展。

       2006年,美国俄亥俄州立大学医学院开展大剂量免疫抑制剂联合自体脐带血移植治疗多发性硬化的研究;

       2012年,美国杜克大学研究团队针对出生时储存了自体脐带血,随后出现发育迟缓的患儿开展了自体脐带血治疗的实验性治疗;

       2013年,美国杜克大学医学院继成功将自体脐带血治疗脑瘫进展到三期临床治疗(安全性及有效性得到FDA批准)后,开始进行利用自体脐带血治疗自闭症的创新研究。

专家呼吁:应破除我国脐带血发展瓶颈

       近年来,脐带血临床价值刺激了国际医学界对脐带血资源的认同和重视,据国际细胞治疗协会2013年通报:全球公共库脐带血储量达到65万份;自体库脐带血储量达到250万份。从脐带血应用比较发达的美国得到证实。至今为止,美国自体脐带血应用于自身或同胞亲缘的治疗超过700例;以美国规模最大的自体脐血库Cord blood registry(CBR)公布的临床应用数据为例,截至2013年,共有262例自体脐带血应用于临床,其中本人自存自用达到191例,占73%;同胞应用70例,占27%。

       不断增长的自体脐带血应用和储存数据是建立在自体脐带血的临床应用优势之上的。目前,我国医学界、公众和媒体对脐带血的认识、理解、认同和重视程度,与国外形成了巨大的差距。一方面,非血缘脐带血的应用正在紧追国外,越来越多的患者得到救助。另一方面,在自体脐带血应用方面却亟待发展。截至今年8月底,我国7大脐血库自体脐带血应用案例仅100多例,与美国Cord Blood Registry(CBR)一家脐血库的应用数据相差甚远。除了应用数量的悬殊,在临床适应症的应用上也有差距,目前国内脐血应用的适应症仅包括骨髓衰竭、血红蛋白病、重症免疫缺陷病、代谢性疾病、急性白血病、慢性白血病等疾病。对此卫计委正进行修正,以批准扩大脐带血干细胞临床适应症的范围,缩小赶追与先进国家的差距。

       “事实胜于雄辩,在详尽的数据和鲜活的案例当前,我们必须肯定自体脐带血的价值,同时也要看到我国脐带血应用与国际先进水平的差距。”方建培说,造成这种差距的原因除了中国脐带血应用起步晚、国内脐血干细胞临床技术有待提高、国民医学素养水平等因素密切相关,这些因素的共同作用,形成了目前我国脐带血应用的瓶颈。

       “脐带血事业的发展时不我待”。方建培教授说。



原文链接:http://leaders.people.com.cn/n/2014/1118/c58278-26048792.html

在线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