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救助的安徽小伙多了一个血型、DNA一模一样的“妹妹”
文/本报记者 陈映平
昨天上午,在安徽省立医院造血干细胞移植供受者见面会上,受救助人陈凌云把一份代表自己感激之情的小礼物送给了小妹妹徐则琳,徐则琳的妈妈刘小琳笑容满面地叮嘱说:“特殊的缘让我们相识,以后一定要多联系,多关照。”
故事要回溯到12年前
陈凌云今年24岁,是安徽省的一位农村孩子,2011年被确诊为高危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在广东省脐血库找到一份配型完全匹配的脐血,同年12月14日,在安徽省立医院进行造血干细胞移植,移植后恢复良好,目前在北京开服装店。
说起这件事,在广州南方航空公司客舱部工作的徐忠明说,真没想到,12年前的一个决定,今天能救人一命。他们,2001年2月23日凌晨,太太在广东省妇幼保健院产下女儿徐则琳,当时医生说,脐带血中有造血干细胞,可以捐出来保留到广东省脐血库,可以为日后有需要的人提供帮助,建议他们捐献脐带血,“我当时马上就决定捐了,因为不捐也浪费了”。
据安徽省立医院副院长孙自敏介绍,这份制备后24.8毫升的脐血质量非常好,陈凌云跟小妹妹十个位点全相合,即使亲兄弟姐妹中也仅有四分之一的人会有这样高的相合度,所以移植术后仅20多天就初获成功,“现在他俩的血型一模一样——哥哥的血型从原来的B型变成妹妹的AB型,他们血液中测出来的DNA也一模一样。”听到专家这样介绍,两位刚坐在一起时中间还留着半尺距离的兄妹俩就热烈的交谈起来,为自己多了一个如此相似的哥哥和妹妹感到庆幸。
原文链接:http://www.ycwb.com/ePaper/ycwb/html/2013-06/09/content_175836.htm?div=-1